政府信息公开

遂宁市司法局关于印发《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》的通知

来源: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:2025-05-08 16:57 浏览次数: 字体: [ ] 收藏 打印

各县(市、区)司法局,市局各科室、下属各单位,市律师协会、公证协会:

现将《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》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遂宁市司法局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5428



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

 
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、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,坚持以效率革命行动为抓手,围绕“5+1+N”现代产业体系,为遂宁加快建设实力之城、活力之城、魅力之城提供更加全面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,制定如下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。

一、打造云上法律服务平台。依托遂宁通”APP,添加涉企法律服务专区,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调解、破产事务、法律事项查询等功能,打造一站式、集成化、智能化线上法律服务平台,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触手可及的一站式法律服务。打造云上公证平台遂证宝。实现从公证办理、公证流程、提交公证资料到支付公证费用等全流程线上办理,构建对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线上存证全程服务模式。

二、打造园区法律服务阵地。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,进一步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,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,在经开区依托园区司法所、园区政企服务平台,建设经开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,打造集法律服务、普法宣传、人民调解、公证服务、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和商事仲裁为一体的便企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。配备由执业律师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、司法所干组成的专业法律服务团队,为园区企业、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服务,推动园区企业法律保护关口前移,帮助园区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,引导企业依法决策、依法经营、依法管理、依法维权,以法治微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大气候

三、推行一链一策专项法律服务。聚焦我市“5+1+N”现代产业体系,打造集律师、公证、仲裁、法律援助为一体的全链条、场景化法律服务包。编制《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需求清单》,为企业提供点餐式精准服务。围绕锂电新能源产业,开展法护锂电法律服务活动,设立锂电法治服务驿站,构建律所+锂电企业定向服务模式。围绕食品饮料产业,开展舌尖安全法律服务活动,设立企业知识产权公证绿色通道。围绕电子信息产业,组织律师对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存在的环保、运输、合同纠纷等风险开展合规审查,打造数据合规风险防火墙。围绕油气化工产业,开展安全生产法企联建活动,指导企业完善应急预案。围绕装备制造产业,开展智造法治法律服务活动,帮助企业识别和防范经营风险。

四、高效化解涉企纠纷。打造“1+3+N”调解体系发挥人民调解在涉企纠纷化解中的优势,联合仲裁、律师、行政复议专业力量,组建涉企纠纷联合调解专家库。围绕金融纠纷”“劳资纠纷”“涉企行政复议三类纠纷,全咨询指导、联合会诊、定期研判等机制,形成一体化调处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。依托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N个调解点位,引入法律服务行业力量,组织律师、公证等从业人员通过调解促成企业和员工和解,提供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。

五、提升法律服务行业服务园区发展能力。以专精特新律师事务所为重点,推动律师事务所持续提升服务能级,加大涉企法律人才发掘培育力度。推荐符合条件的律师事务所纳入园区企业服务名单,在园区予以公示,推动园区企业和律师结对共建,同频发展。提升律所破产管理人服务水平,健全破产管理人执业监督管理体系,助力化解市场主体“破产”“新生”难题。支持破产管理人参加破产业务相关会议和培训,加强破产业务能力提升。

六、夯实企业劳动者法律援助工作。建立健全园区法律援助工作站(联系点),对企业劳动者开辟法律援助“绿色通道”,优先受理、优先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。对企业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、劳动人事争议、工伤保险赔偿等法律援助申请,简化受理程序,免予经济状况审查,应援尽援。综合应用旁听庭审、征询办案机关意见、回访受援人等方式,强化企业劳动者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。

七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。在全市清理公示涉企行政执法主体,编制发布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,组织各单位制定年度行政检查计划,降低涉企检查频次,避免多头检查、重复检查。严格执行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,推广亮码入企平台,智能监督全市涉企执法活动。明确不得以观摩、督导、考核等名义行检查之实,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。明确告知企业有权拒绝未亮码入企的行政检查并有权举报。司法行政部门受理核实举报后,自立案之日起5日内通知相关行政机关进行情况说明并整改。

八、开展涉企执法案卷评查。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联合评查,抽取全市涉企的行政许可、行政处罚、行政强制等类别不少于80本案卷开展评查。督促各县(市、区)司法局,市直各行政执法部门分别组织本地区、本行业领域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,对个性问题形成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全市通报,倒逼行政机关严格规范执法。

九、提高涉企行政复议效能。延伸涉企复议绿色通道。在园区设立行政复议联系点,实行容缺受理、事后补充,推行当面申请、邮寄申请、网上申请等方式,让企业最多跑一次。设立行政复议快速通道,对于认定事实清楚、权利义务关系明确、争议不大、案涉金额不大的涉企行政复议案件采用简易程序进行办理,力争在3日内受理,压缩审限20%。推行阳光复议针对涉企案件听证应听尽听,允许企业委托律师、行业协会代表参与听证,发布涉企复议年度典型案例。

十、实施法润园区·企航未来靶向普法行动。通过个性化的调查问卷,准确收集不同产业在运营、管理、创新、市场拓展等环节面临的法律问题和普法需求。围绕锂电新能源、食品饮料、电子信息、油气化工、装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的法律痛点、难点,结合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法治需求,通过实施一产一策”“一企一案靶向普法,提升园区企业依法经营水平。

十一、提升商事仲裁服务质量。加大仲裁法律制度的宣传力度,丰富服务手段,提升服务质效。发布申请仲裁须知分类编制类案办理指引、程序文书模板,建立两单一书仲裁服务机制,开展在身边、护公平专项活动,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仲裁服务。规范仲裁案件办理程序畅通纠纷解决渠道,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简化仲裁程序、书面审理等方式,依法公正高效化解涉企商事纠纷。

十二、共建法治生态。紧盯民营企业发展法治需求,打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合拳,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、经信部门、应急部门、生态环境部门等单位衔接联动。组团开展重点民营企业保姆式、中小型民营企业点单式、小微型企业共享式的法律服务为企业防控风险、矛盾纠纷化解、安全生产出谋划策深化惠企政策引导律师、公证、仲裁等法律服务机构,在规定收费的标准上对中小微企业给予一定减免,降低企业法律服务成本,打造公平公正、规范高效的市场环境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